媒体之声 | 重庆日报:走进基层看智治,化粪池安全监测系统24小时守护群众安全

2025-01-10

图片

《重庆日报》2025年1月10日 第4版


近年来,从“治”到“智”,重庆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工作有序有效,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今天,跟绣绣一起来看化粪池安全监测系统如何24小时守护群众安全。







图片

2024年12月17日,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劳动二村,外表可爱的化粪池监测机器人静静伫立在道路旁。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正值岁末年初,在渝中区城市无害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紧盯屏幕,随时关注化粪池安全监测系统,渝中区每处化粪池的定位、编号、报警状态等情况在此一目了然。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3年开始,安装化粪池安全监测系统连续两年纳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工作。2024年,全市已安装1263台化粪池安全监测系统,24小时守护群众安全。

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劳动二村,居民发现最近多了两个外形酷似熊猫的机器人,走近细看,机器人的“脸上”还显示着密密麻麻的数据:一氧化碳、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浓度。

“如果有害气体浓度超标了,机器人的‘眼睛’就会闪烁。”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环境卫生管理处设施科科长罗文亮演示了报警场景,只见机器人的“眼睛”不停闪烁,附近工作人员的手机同步响起报警声,手机上的“移动巡检终端”也会提醒异常化粪池的定位、气体浓度等信息。

一旁另一个机器人的一侧有排风孔。“这台机器人内置了芯片驱动新风循环和臭氧消杀系统,一旦报警会自动启动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罗文亮介绍,该机器人会自动根据环境情况和有害气体浓度,计算出最佳的通风时间和通风量,十分钟内有害气体浓度就会恢复正常。

在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智慧化环卫中心化粪池智能监控平台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化粪池监测机器人的分布状态,点击鼠标,还能看到机器人周围的实时场景。

罗文亮介绍:“机器人可与附近摄像头联动,通过算法自动识别化粪池现场危险行为,比如有人带火作业、抽烟等,并向监控平台发送预警信息。”

“化粪池安全监测系统是一个监测者,更是一个高效的调度中心。”渝中区城市无害化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旦系统发出预警,该中心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调动人员与设备前往现场。

“现在,无论是哪种异常,我们都能迅速响应和处理。”该负责人称,通过该系统,还可预测化粪池维护的需求趋势,合理安排资源,减少不必要的作业。
来源:重庆日报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